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101 校内专业代码:0401 学位授予门类:历史学
一、专业概况
历史学专业始于1958年创办的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文史专修科,1986年招收首届历史专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历史本科生。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紫金英才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淮安市“533工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紧扣国家及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坚持用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办学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历史教育的理念,在运河文化研究、苏北社会研究、淮盐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建有国家边界争端与跨境治理研究中心、淮安市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研究基地等省、市级科研平台,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中学历史教育事业,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教育教学研究形成浓厚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熟练驾驭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成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3.贯彻、落实新的理念与政策,积极投身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实践,在教育教学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在集体中达成个人的全面发展,追求自我完善、坚持终身学习,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
三、毕业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师德规范。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师道德规范和教育政策法规,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了解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政策法规,依法执教。
1.3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对教师职业和工作有正确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愿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2.1对教师职业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认同意识和使命情怀,对学生有仁爱之心。
2.2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主动关注社会与人生,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学知识。熟悉并掌握历史学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外史学界重要动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知晓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
3.1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知识。
3.2系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及研究动态,把握其基本脉络及学科特质。
3.3了解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性,关注社会历史发展,能够解释重要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4.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及历史学科专业教学等实践技能。能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4.1能够规范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具备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人际沟通的能力。
4.2能够运用最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将教学知识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相结合,合理应用于教学实践。
4.3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根据当下基础教育发展形势,主动开展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基础教育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高效从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5.1了解德育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掌握中学班级管理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5.2能够高效地组织、指导中学班级德育、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理解历史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将中学历史教学与育人活动有效融合。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
6.1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原理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将相关知识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运用于育人实践。
6.2了解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方法,积极组织校园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时代意识与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7.1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7.2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动态,掌握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解决相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8.沟通合作。能投身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具有外语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8.1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适应、沟通和表达能力。
8.2具备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履行团队成员的责任,协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四、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教育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心理学基础、中学教育基础。
(二)特色课程:
赛教结合课程:名师成长案例研究
专创融合课程:运河文化研究
学科交叉课程:区域国别学专题
数字化课程(含数字化专业工具):中国历史地理
绿色低碳课程:英国史专题
双语教学课程:专业外语
七、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41 | 25.8% | 576 | 25.1% |
选修 | 6 | 3.8% | 96 | 4.2% |
实践 | / | / | / | /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14 | 8.8% | 248 | 10.8% |
选修 | 10 | 6.3% | 160 | 7.0% |
专业模块 | 必修 | 39 | 24.5% | 720 | 31.4% |
选修 | 10 | 6.3% | 160 | 7.0% |
教师教育模块 | 必修 | 18 | 11.3% | 320 | 13.9% |
选修 | 1 | 0.6% | 16 | 0.7%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6 | 10.1% | / | / |
第二课堂 | 必修 | 4 | 2.5% | / | / |
合 计 | 159 | 100% | 2296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通识通修平台 | 6 | 3.8% | 80 | / |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 4 | 2.5% | 72 | / |
专业模块 | 10 | 6.3% | 192 | / |
教师教育模块 | 4 | 2.5% | 64 | / |
专业考察、田野调查 | 1 | 0.6% | / | 3 |
专业技能训练 | 1 | 0.6% | 32 | / |
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类 | 8 | 5.0% | / | 18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3.8% | / | 12 |
合 计 | 40 | 25.2% | 440 | 33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4 | 5 | 7 | 6 | 2 | 1 | / | /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25 | 33 | 30 | 30 | 20 | 22 | / | / |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课程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研讨 | 线上 | 一 | 二 | 三 | 四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 303B0025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
|
| C |
| 2 |
|
|
|
|
|
|
|
303B01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
| S |
|
| 3 |
|
|
|
|
|
|
303B002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8 | 32 | 16 |
|
|
| S |
|
|
|
| 3 |
|
|
|
|
303B002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8 |
|
|
|
| S |
|
|
|
|
| 3 |
|
|
|
303B0021 | 形势与政策 | 2 | 32+32* | 32 | 32*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303B0023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1 | 16 | 16 |
|
|
| 16 | C | 1 |
|
|
|
|
|
|
| 线上授课 |
302B6001 | 大学英语I | 3 | 48 | 32 | 16 |
|
|
| S | 2+1 |
|
|
|
|
|
|
|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
302B6002 | 大学英语II | 3 | 48 | 32 | 16 |
|
|
| S |
| 2+1 |
|
|
|
|
|
|
302B6003 | 大学英语III | 2 | 32 | 32 |
|
|
|
| S |
|
| 2 |
|
|
|
|
|
302B6004 | 大学英语IV | 2 | 32 | 32 |
|
|
|
| S |
|
|
| 2 |
|
|
|
|
321BP108 |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 | 3 | 48+16* | 32 | 16 |
|
| 16* | S |
| 2 |
|
|
|
|
|
| 16*由学生通过慕课自修 |
323B9100 | 大学体育(1) | 1 | 32+4* | 32 | 4* |
|
|
| C | 2 |
|
|
|
|
|
|
| 所有学生均须参加大学生体质测试 |
323B9200 | 大学体育(2) | 1 | 32+4* | 32 | 4* |
|
|
| C |
| 2 |
|
|
|
|
|
|
323B9300 | 大学体育(3) | 1 | 32+4* | 32 | 4* |
|
|
| C |
|
| 2 |
|
|
|
|
|
323B9400 | 大学体育(4) | 1 | 32+4* | 32 | 4* |
|
|
| C |
|
|
| 2 |
|
|
|
|
249B0003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1 | 16* | 8* | 8* |
|
|
| C |
|
| * |
|
|
|
|
|
|
249B0002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16* | 8* | 8* |
|
|
| C |
|
|
|
|
| * |
|
|
|
220B0022 | 劳动教育与实践 | 1 | 32* | 8* | 24* |
|
|
| C |
|
| 1 |
|
|
|
|
| 实践成绩第六学期结束认定 |
215B0001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16* | 4* |
|
| 16* | C | * |
|
|
|
|
|
|
|
|
215B0014 | 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 | 2 | 32* | 16* | 16* |
|
|
| C | * |
|
|
|
|
|
|
|
|
215B0004 | 军事技能 | 2 | 2周 |
|
|
|
|
|
|
|
|
|
|
|
|
|
|
|
215B0006 | 入学教育 | 0 | 0 |
|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1 | 576 | 496 | 80 |
|
|
|
|
|
|
|
|
|
|
|
|
通识 教育 选修 课程 |
| 人文素质类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 | * | * |
|
| 第2学期至第6学期任选3门 创新创业类课程必须选择1门 |
| 科学素养类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 | * | * |
|
|
| 艺术审美类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类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6 | 96 | 96 |
|
|
|
|
|
|
|
|
|
|
|
|
|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研讨 | 线上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学科 必修 | 304B1001 | 历史学专业导论 | 0.5 | 8 | 8 |
|
|
|
| C | 2 |
|
|
|
|
|
|
| 4周 |
304B1110 |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 | 1 | 16 | 16 |
|
|
|
| C |
| 4 |
|
|
|
|
|
| 4周 |
304B1002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 4 | 80 | 48 | 32 |
|
|
| S | 5 |
|
|
|
|
|
|
|
|
304B1003 | 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 | 2.5 | 48 | 32 | 16 |
|
|
| S |
|
|
| 3 |
|
|
|
|
|
304B1004 | 考古与博物馆学概论 | 2 | 32 | 24 | 8 |
|
|
| C |
|
| 2 |
|
|
|
|
|
|
304B1097 | 专业外语 | 2 | 32 | 24 | 8 |
|
|
| C |
|
|
|
|
| 2 |
|
| 双语教学课程 |
304B1006 | 中国历史地理 | 2 | 32 | 24 | 8 |
|
|
| C |
|
|
|
| 2 |
|
|
| 数字化课程 |
应修小计 | 14 | 248 | 176 | 72 |
|
|
|
| 7 | 4 | 2 | 3 | 2 | 2 |
|
|
|
学科 选修 | 304B1007 | 中国思想文化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2 |
|
|
|
|
|
| 选修5门,计10学分
《区域国别学专题》为学科交叉课程 |
304B1008 | 西方思想文化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2 |
|
|
|
|
|
304B1009 | 中国政治制度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10 | 西方政治制度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11 | 中国经济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12 | 外国经济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98 | 区域国别学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14 | 西方现代化研究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15 |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56 | 中国历史名著导读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304B1057 | 世界历史名著导读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304B1017 | 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304B1019 | 文物鉴赏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应修小计 | 10 | 160 | 160 |
|
|
|
|
|
| 2 | 2 | 2 | 2 | 2 |
|
|
|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研讨 | 线上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 必修 | 304B1020 | 中国古代史(1) | 3.5 | 64 | 48 | 16 |
|
|
| S | 4 |
|
|
|
|
|
|
|
|
304B1021 | 中国古代史(2) | 3.5 | 64 | 48 | 16 |
|
|
| S |
| 4 |
|
|
|
|
|
|
|
304B1099 | 世界古代史 | 5 | 96 | 64 | 32 |
|
|
| S | 6 |
|
|
|
|
|
|
|
|
304B1100 | 中国近代史(1) | 4.5 | 80 | 64 | 16 |
|
|
| S |
|
| 5 |
|
|
|
|
|
|
304B1101 | 中国近代史(2) | 4.5 | 80 | 64 | 16 |
|
|
| S |
|
|
| 5 |
|
|
|
|
|
304B1049 | 世界近代史 | 5 | 96 | 64 | 32 |
|
|
| S |
| 6 |
|
|
|
|
|
|
|
304B1102 | 中国现代史 | 4 | 80 | 48 | 32 |
|
|
| S |
|
|
|
| 5 |
|
|
|
|
304B1103 | 世界现代史(1) | 4.5 | 80 | 64 | 16 |
|
|
| S |
|
| 5 |
|
|
|
|
|
|
304B1104 | 世界现代史(2) | 4.5 | 80 | 64 | 16 |
|
|
| S |
|
|
| 5 |
|
|
|
|
|
应修小计 | 39 | 720 | 528 | 192 |
|
|
|
| 10 | 10 | 10 | 10 | 5 |
|
|
|
|
专业 选修 | 304B1030 | 秦汉史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2 |
|
|
|
|
| 中国史类任选 3门 《运河文化研究》为专创融合课程 |
304B1031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304B1032 | 明清史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2 |
|
|
|
|
304B1033 |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34 | 苏北地方社会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35 | 运河文化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105 | 淮盐文化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36 | 周恩来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37 | 美国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世界史类任选 2门 《英国史专题》为绿色低碳课程 |
304B1038 | 英国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304B1039 | 古希腊罗马史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40 | 世界三大宗教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2 |
|
|
|
304B1041 | 世界文化遗产专题研究 | 2 | 32 | 32 |
|
|
|
| C |
|
|
|
|
| 2 |
|
|
应修小计 | 10 | 160 | 160 |
|
|
|
|
|
|
|
|
| 4 | 6 |
|
|
(四)教师教育模块课程
课程 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配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授课 | 实践 | 实验 | 研讨 | 线上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必修 | 307B6027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16 | 16 |
|
|
|
| C |
|
|
|
|
| 2 |
|
|
|
307B6102 | 书写基础 | 1 | 16 | 16 |
|
|
|
| C |
| 2 |
|
|
|
|
|
|
|
307B7108 | 教师口语 | 1 | 16 | 16 | 16* |
|
|
| C |
| 2 |
|
|
|
|
|
|
|
307B6104 | 中学心理学基础 | 2 | 32 | 32 |
|
|
|
| S |
| 2 |
|
|
|
|
|
|
|
307B1005 | 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 S |
|
| 2 |
|
|
|
|
|
|
307B6018 | 数字化教育技术 | 2 | 48 | 16 | 32 |
|
|
| S |
|
| 1+2 |
|
|
|
|
|
|
307B6006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 1 | 16 | 16 |
|
|
|
| C |
|
|
| 2 |
|
|
|
|
|
307B6005 | 中学教育基础 | 2 | 32 | 32 |
|
|
|
| S |
|
| 2 |
|
|
|
|
|
|
307B6026 | 中学教育科研方法 | 1 | 16 | 16 |
|
|
|
| C |
|
|
|
| 2 |
|
|
|
|
304B1106 | 中学历史教学论 | 3 | 64 | 32 | 32 |
|
|
| S |
|
|
| 2+2 |
|
|
|
|
|
304B1107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2 | 32 | 32 |
|
|
|
| S |
|
|
| 2 |
|
|
|
|
|
应修小计 | 18 | 320 | 256 | 64 |
|
|
|
|
| 6 | 7 | 8 | 2 | 2 |
|
|
|
选修 | 307B6019 |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 1 | 16 | 16 |
|
|
|
| C |
|
|
|
|
| 2 |
|
|
|
307B6010 | 名师成长案例研究 | 1 | 16 | 16 |
|
|
|
| C |
|
|
|
|
| 2 |
|
|
|
307B6025 | STEM课程开发与实施 | 1 | 16 | 16 |
|
|
|
| C |
|
|
|
|
| 2 |
|
|
|
应修小计 | 1 | 16 | 16 |
|
|
|
|
|
|
|
|
|
| 2 |
|
|
|
(五)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周数) | 形式 | 考核类型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实践能力模块 | 必修 | 307B7001 | 教师通用职业技能 | 0.5 | 16 | √ |
| C |
|
|
|
|
| * |
|
|
|
307B7002 | 学科教学技能 | 0.5 | 16 | √ |
| C |
|
|
| * |
|
|
|
|
|
307B7025 | 教育见习 | 1 | 2周 |
| √ | C |
|
| * | * | * | * |
|
|
|
307B7012 | 教育实习 | 6 | 16周 | √ |
| C |
|
|
|
|
|
| * |
|
|
307B7010 | 教育研习 | 1 | 2周 | √ |
| C |
|
|
|
|
|
| * |
|
|
227B0020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32周 | √ |
| C |
|
|
|
|
|
| * | * |
|
304B1046 | 田野调查 | 0.5 | 1周 | √ | √ | C |
|
|
| * |
|
|
|
|
|
304B1047 | 专业考察 | 0.5 | 2周 | √ | √ | C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16 |
|
|
|
|
|
|
|
|
|
|
|
|
|
(六)第二课堂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学时) | 形式 | 考核 类型 | 各学期周数分配 | 备注 |
集中 | 分散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必修 | 227B0701 | 思想成长 (含基础必读书)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227B0702 | 校园文化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220B0701 | 志愿服务 | 0.5 |
| Ö |
| C | * | * | * | * | * | * | * |
|
|
220B0702 | 社会实践 (含美育实践) | 0.5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227B0703 | 创新创业实践 | 2 |
|
| Ö | C |
| * | * | * | * | * | * | * |
|
应修小计 | 4 |
|
|
|
|
|
|
|
|
|
|
|
|
|
九、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1.师德规范 | √ |
|
| √ |
2.教育情怀 | √ |
|
|
|
3.学科素养 |
| √ |
| √ |
4.教学能力 |
| √ | √ | √ |
5.班级指导 |
| √ | √ |
|
6.综合育人 | √ |
|
|
|
7.学会反思 |
|
| √ | √ |
8.沟通合作 |
|
|
| √ |
十、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与活动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 6.2 | 7.1 | 7.2 | 8.1 | 8.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
|
|
|
|
|
|
|
|
|
|
|
|
|
| M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H | H | H |
|
|
|
|
|
|
|
|
|
|
|
| M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
|
|
|
|
|
|
|
|
|
|
|
|
| M |
|
|
周恩来精神概论 |
|
| H |
| M |
|
|
|
|
|
|
|
|
|
|
| M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
|
| H |
|
|
|
|
|
|
|
|
|
|
|
| M |
|
|
大学英语 |
|
|
|
|
|
| M |
|
|
|
|
|
|
|
|
| M |
|
|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 |
|
|
|
|
|
|
|
|
| H |
|
|
|
|
|
| M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
| M |
|
|
| M |
形势与政策 | M |
|
|
| M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M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
|
| M |
|
|
|
|
|
|
|
|
|
|
|
|
|
|
|
劳动教育与实践 | M |
|
|
|
|
|
|
|
|
|
|
|
|
|
|
|
|
| L |
心理健康教育 | M |
|
| M |
|
|
|
|
|
|
|
| H |
|
|
|
|
|
|
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 | M |
|
| H |
|
|
|
|
|
|
|
|
|
|
|
|
|
|
|
历史学专业导论 |
|
|
| M |
|
| H |
|
|
|
|
|
|
|
|
|
|
|
|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 |
|
|
|
|
|
| H |
|
|
| M |
|
|
|
|
| H |
|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
|
|
|
|
|
| H |
|
| M |
|
|
|
|
|
|
|
|
|
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
|
考古与博物馆学概论 |
|
|
|
|
|
| H |
|
| M |
|
|
|
|
|
|
|
|
|
专业外语 |
|
|
|
|
|
| M |
|
| M |
|
|
|
|
|
| H |
|
|
中国历史地理 |
|
|
|
|
|
|
| H |
| M |
|
|
|
|
|
|
|
|
|
中国思想文化专题 |
|
|
|
|
| M | H |
|
|
|
|
|
|
|
|
|
| M |
|
西方思想文化专题 |
|
|
|
|
| M | H |
|
|
|
|
|
|
|
|
| H |
|
|
区域国别学专题 |
|
|
|
|
| M | H | M |
|
|
|
|
|
|
|
| H |
|
|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
|
|
|
|
|
| H |
|
|
|
|
|
|
|
|
| H |
|
|
中国历史名著导读 |
|
|
|
|
| M | H |
|
|
|
|
|
|
|
| M |
|
|
|
中国古代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世界古代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中国近代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世界近代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中国现代史 | M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世界现代史 |
|
|
|
|
|
| H |
|
| M |
|
|
|
|
|
|
| L |
|
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 M |
|
|
|
|
|
|
|
|
|
|
|
|
|
|
|
| M |
|
运河文化研究 | H |
|
|
|
|
|
|
|
|
|
|
|
|
| M |
|
|
|
|
淮盐文化专题 | M |
|
|
|
|
|
|
|
|
|
|
|
|
| M |
|
|
|
|
英国史专题 |
|
|
|
|
|
| M | M |
|
|
|
|
|
|
|
| H |
|
|
世界三大宗教研究 |
|
|
|
|
|
| M | M |
|
|
|
|
|
|
|
| H |
|
|
书写基础 |
|
|
|
|
|
|
|
| H |
|
|
|
|
|
|
|
|
|
|
教师口语 |
|
|
|
|
|
|
|
| H |
|
|
|
|
|
|
|
| M | M |
中学心理学基础 |
|
|
|
|
|
|
|
|
| H |
|
| M | H |
|
|
|
|
|
教育心理学 |
|
|
|
|
|
|
|
|
| H |
|
| M | H |
|
|
|
|
|
数字化教育技术 |
|
|
|
|
|
|
|
|
| H |
|
|
|
|
|
|
|
|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
| H | H | M |
|
|
|
|
|
|
| M |
|
|
|
|
|
|
|
中学教育基础 |
|
|
| M |
|
|
|
|
|
| H |
|
| M |
|
|
|
|
|
中学教育科研方法 |
|
|
|
|
|
|
|
|
|
| H |
|
|
|
|
| M |
|
|
中学历史教学论 |
|
|
|
|
|
| H |
|
| H |
|
|
| M |
|
| M |
|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
|
|
|
|
| H |
|
| H |
|
|
| M |
|
| M |
|
|
教师通用职业技能 |
|
|
|
|
|
|
|
| H |
|
|
|
|
|
| H |
| M |
|
学科教学技能 |
|
|
|
|
|
|
|
|
| H |
|
|
|
|
| M |
|
|
|
教育见习 |
| M |
| M |
|
|
|
|
| M | M | M |
|
| M |
|
|
|
|
教育实习 |
|
| M | H | M |
|
|
| H | H | H | H | H | H | H |
| M | M | M |
教育研习 |
|
|
|
|
|
|
|
|
|
| H |
|
|
|
|
| H |
|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H |
|
| H |
|
|
|
|
| H |
|
|
田野调查 |
|
|
|
|
|
|
| H |
|
| M |
|
|
|
|
| M |
| H |
专业考察 |
|
|
|
|
|
|
| H |
|
| M |
|
|
|
|
| M |
| H |
思想成长 (含基础必读书) | M |
|
|
|
|
|
|
|
|
|
|
|
|
|
|
|
|
| M |
校园文化 | M |
|
|
|
|
|
|
|
|
| M |
| M |
| M |
|
|
| M |
志愿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 H |
社会实践 (含美育实践) |
|
| M | M |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
|
|
|
|
|
|
|
|
|
|
|
|
| M | M |
|
|
|
十一、课程体系拓扑图
十二、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
历史学(师范)专业课程支撑思政指标点矩阵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名称 | 历史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指标点12条 |
家国情怀 | 人文关怀 | 唯物史观 | 求实精神 | 创新精神 | 历史思维 | 科学素养 | 奉献精神 | 合作意识 | 规则意识 | 理想信念 | 仁爱之心 |
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 历史学专业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考古与博物馆学概论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专业外语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中国历史地理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中国古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中国近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中国现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世界古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世界近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主干课程 | 世界现代史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中学心理学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中学教育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论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学科教学技能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教育见习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教育实习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教育研习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课程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历史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指标点
序号 | 指标点 | 具体描述 |
1 | 家国情怀 |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展现本专业标志性成果和人物事迹,引导学生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
2 | 人文关怀 |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培养学生、关心学生和服务学生作为基本工作思路和理念,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教学工作实践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
3 | 唯物史观 | 唯物史观是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运用较为直观的表述和生动形象的表达,使学生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较深入的理解,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等,使学生充分掌握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 |
4 | 求实精神 | 坚持“论从史出”的历史教学与研究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以丰富案例强调求真务实重要性和弄虚作假的危害,培养学生形成崇尚原创、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品格,杜绝抄袭、侵占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
5 | 创新精神 | 通过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等具体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复杂问题分析,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
6 | 历史思维 | 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七大科学思维之一,要求从历史中获取智慧,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通过“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的实例阐述,帮助学生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事物和现象的前进方向,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现实工作。 |
7 | 科学素养 |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展示中外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 |
8 | 奉献精神 |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优秀品德塑造和涵养的执行者与转接者。通过引述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挖掘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倡导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并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严于律己,把毕生奉献给历史教育事业,为学生提供榜样和示范的力量。 |
9 | 合作意识 | 通过教学设计、模拟授课、专业考察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养成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 |
10 | 规则意识 | 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阐述中外历史上以法治国的经验和教训,为学生理解当今社会施行的法律规定提供基础;深入理解历史教育行业需要遵守的法律规定,在教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
11 | 理想信念 | 历史教师是教育界中的重要角色,负责讲授学生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讲述,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嘱托和希望,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
12 | 仁爱之心 |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人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通过将历史事实中蕴含的生命哲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灵导师,建立彼此间的亲近之感和兼爱之情,以仁爱之心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
十三、其他有关说明
1.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2.为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师范专业基础必读书应指定部分教师教育类名著并落实读书报告等要求;文化素质讲座应包括不少于3次师德、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教师教育类讲座,学校层面讲座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开设;社会实践活动中至少包含1次围绕乡村教育调查、基础教育志愿者活动、支教等教师教育相关活动。具体安排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3.基础必读书须选读周恩来思想、生平和精神风范等相关书目;社会实践活动中须有劳动和社会服务内容。
4.考核类型中C为考查,S为考试。
5.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一年级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者可进入大学英语进阶课程学习,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文科、艺体学生进校通过学校计算机考试者,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1级课程,可自愿选择修读计算机office课程,通过课程考试所获学分可冲抵通识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6.各学期实践周课程据专业所制定具体实践方案执行。
7.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体系关系参见附表3、附表4。
8.在通识通修平台中,学时后加“*”标注的,不计入总学时。
9.教师通用职业技能与学科教学技能包含多个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表5中列出考核及成绩录入时间,各环节具体安排见附表1。
10.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中,由基础教育兼职教师独立或共同承担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见附表2。
附表1.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合作培养计划
制定人:王聪明
审核人:梁忠翠
2025年5月6日
附表1: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 学分 |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教师通用 职业技能 | 教师口语技能训练 | 0.5 |
| * | * | * | * | * |
|
|
| 学院安排训练,教师教育学院组织考核,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 |
书写技能训练 |
| * | * | * | * | * |
|
|
|
学科教学 技能 | 数字化教育技术技能训练 | 0.5 |
|
|
| * | * | * | * |
|
| 配合教师数字素养课程学习,学院安排训练,教师教育学院组织考核,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 |
历史学教学技能训练 |
|
|
|
|
| * | * |
|
| 安排中学优秀教师讲座1-2次,结合见习情况,由学院学科教学论教师组织考核。 |
历史学科研技能训练 |
|
|
|
| * | * | * |
|
| 学院组织学生训练并考核。 |
专业理论提升系列讲座 |
|
|
|
| * | * | * |
|
|
学科教学综合实践 | 教育见习 | 1 | 2 |
|
| * | * | * | * |
|
| 教师教育学院与各学院组织安排,第3、4学期各2天,第5、6学期各3天,共计2周。 |
教育研习 | 1 | 2 |
|
|
|
|
|
| * |
| 学院安排,学院学科教学论老师和实践导师参与,为期2周。 |
教育实习 | 6 | 16 |
|
|
|
|
|
| * |
| 第7学期实习16周,教师教育学院与学院组织安排。 |
田野调查 | 0.5 | 1 |
|
|
| * |
|
|
|
| 学院组织安排,为期1周,调查淮安古迹,搜集历史文献,撰写调查报告。 |
专业考察 | 0.5 | 2 |
|
|
|
| * |
|
|
| 学院组织安排,为期2周,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地参观考察。查阅历史文献,整理考察资料,完成考察报告。 |
实践周 |
|
| * | * | * | * | * | * | * |
| 在每学期第19周开展为期1周的实践活动。第1学期,历史专业兴趣汇报;第2学期,书写训练和口语表达;第3学期,开展演讲、辩论等比赛;第4学期,文献检索与资料搜集;第5学期,参观文博场馆,撰写调查报告;第6、7学期,教学设计、上台演讲,师生讨论、点评和总结。 |
合计 | 10 |
|
|
|
|
|
|
|
|
|
|
附表2:合作培养计划(包含但不限于产教融合型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开设学期 | 合作方式 |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论 | 理论课 | 五 | “历史教师备课”“课堂常用教学技能”部分,由中学兼职教师讲授 |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理论课 | 四 | “历史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部分,由中学兼职教师讲授 |
考古与博物馆学概论 | 理论课 | 三 |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博物馆品的征集、保管、陈列和研究”,由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人员讲授。 |
教育见习 | 实践课 | 三、四、五、六 | 观摩中学兼职教师授课并接受指导 |
教育研习 | 实践课 | 七 | 由中学兼职教师独立或合作指导 |
历史学教学技能训练 | 实践课 | 六 | “初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重难点确立”部分由中学兼职教师参与指导 |
教师教育素质讲座 | 实践课 | 二、四、六 | “历史教学实施指南”“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历史学科教育展望”等方面由中学兼职教师开设 |
教育实习 | 实践课 | 七 | 中学兼职教师指导 |
毕业论文 | 实践课 | 七、八 | 部分选题由中学兼职教师独立或合作指导 |
基础必读书目
1.品味元典(3选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2.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
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顾颉刚:《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金冲及等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3.金冲及等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4.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15.[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16.[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8.[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版;
1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年版;
20.[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22.[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23.[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1-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版;
2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布莱克、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7.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8.[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等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5卷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英]伯特兰·罗素著,杨汉麟译:《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编辑:李丛 审核人:梁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