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为媒传薪火:历史学专业学生上好文物认知实践课
作者:邓梦芊 时间:2025-09-27 点击数:
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文物认知能力,9月26日,历史学专业2304班在淮安市博物馆刘振永老师带领下走进淮安市博物馆,以“理论授课—实操辨物—展厅研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图为刘振永老师在授课 记者邓梦芊 摄
活动伊始,刘老师以“文物辨识的核心逻辑”为题展开授课。他结合博物馆馆藏特色,系统讲解了文物辨识的基础维度:从青铜器的锈蚀特征到陶瓷器的釉面肌理,从器物形制的时代演变到纹饰符号的文化内涵。通过典型案例拆解,刘老师将抽象的辨识知识具象化,引导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环节。
随后,师生走进文物修复室开展实操演练。刘老师以仿制品为教具,现场演示文物辨别的实操流程,同学们分组化身“文物侦探”,在老师指导下比对残片特征、甄别仿品痕迹,使大家在实操中深化对辨别知识的理解。

图为刘振永老师带同学们进行实物辨认 记者邓梦芊 摄
最后,刘老师带领大家前往展厅,详细讲解了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的文物特征,同学们手持笔记本详细记录,热烈讨论,并纷纷表示上了一堂生动的文物认知课。
编辑:刘玘
审核:梁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