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历史教学沃土 共探育人新路径

作者:李星月 时间:2025-06-28 点击数:

6月26日上午,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邀请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张青阳、刘从宝老师担任主讲,分别以《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和《三尺讲台承古今——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为历史2022级全体师范生带来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精彩分享。

首先,张青阳老师以《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展现了如何通过精细化教学设计激活历史课堂。他通过时空定位、史料辨析、跨学科整合与生活化案例,激活历史课堂的立体感与亲和力。

图为张青阳老师讲座现场。记者 李星月

在时空观念培养方面,他借助动态时间轴与地图,以“近代”“跨地区”为线索,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阶段对比表”梳理殖民扩张特征,构建人口迁移分析框架。在史料教学中,他采用“问题链+史料包”模式,如分析美洲族群变化时,展示印第安人人口数据、黑奴迁徙路线图等,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实证思维,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跃升。跨学科整合是其亮点,他串联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解读英国放弃黑奴贸易,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能力。

其次,刘从宝老师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为主题,围绕教学使命、学段差异、设计逻辑与方法创新,系统阐述初、高中历史教育体系,强调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培育的教育转型。

图为刘从宝老师讲座现场。记者 李星月

他将历史课堂视为“文明的熔炉”,初中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高中则渗透唯物史观培养辩证思维,用史料与英雄事迹传递家国情怀。针对学段差异,他提出分层教学策略:初中侧重通史框架与基础能力,多用直观素材;高中转向专题深化与历史思维培养。他强调历史教学需遵循“双线逻辑”,知识逻辑上梳理因果,明确立意;认知逻辑上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原则,如初中用场景模拟理解条约,高中引入学术观点培养批判意识。教学方法上,他倡导优化讲授法、深化案例分析、融合角色扮演与小组合作,实现从单向讲授到多维互动的转型。

总之,张青阳老师的课堂以问题与案例激活思维,刘从宝老师的体系化阐述揭示了学段衔接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两位老师的讲座令全体学生受益匪浅。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目标。正如张青阳老师在报告结语中所说:“当学生能用历史思维审视现实问题,我们的教学便真正抵达了灵魂深处。”这或许就是历史教育的终极浪漫——在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中,培育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与广阔视野的时代新人。


编辑:李丛  审核人:梁忠翠


地 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