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朱继光 时间:2023-09-11 点击数: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101  校内专业代码:0421 学位授予门类:历史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顺应国家战略及地方社会需求,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较强的自我发展与沟通协作能力,掌握历史信息搜集、考证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历史过程和现实处境中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形成合理的见解,能够胜任在考古、文博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研究与经营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具备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热爱从事的行业,具有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及技能,认识、分析与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具备所从事行业研究的初步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前沿,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工作实践、研究与管理,实现自我发展。

4.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趋势,科学、有效地开展合作交流。

二、毕业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政治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了解国家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同、热爱考古文博行业,具有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1.1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了解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国家文物工作政策法规,依法从业;

1.3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认同、热爱考古文博行业,具有正确的职业观、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学科素养。熟悉并掌握历史学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外史学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界重要动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知晓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

2.1掌握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2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动态,具备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素养,能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认识与解决考古、文博等领域的专业问题。

2.3了解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性,关注社会历史发展,能够解释重要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3.综合能力。积极投身考古、文博事业。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具备以书面、口语、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普及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与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1热爱并积极投身考古文博事业,对职业价值有高度认同

3.2能够利用外语、电脑及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具备以多元方式向社会传播、普及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与知识的能力。

3.3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够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社会实践。

4.发展创新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时代意识了解国内外考古、文博行业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批判反思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初步具备对既有知识理论方法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发展的能力能够收集处理信息,创造性解决考古文博实践与研究问题。

4.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能够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4.2掌握批判反思方法,初步具备对既有知识理论方法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发展的能力。

4.3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收集、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考古、文博实践与研究问题。

5.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1具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协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5.2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适应、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

(二)核心课程: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考古学通论、文物学与文物保护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通识通修平台

必修

37

23.1

544

24.0

指定选修

4

2.5

64

2.8

任意选修

6

3.8

96

4.2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必修

27

16.9

504

22.3

选修

12

7.5

192

8.5

专业模块

必修

39

24.4

704

31.1

选修

10

6.3

160

7.1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16

10.0

/

/

素质拓展计划

必修

9

5.6

/

/

   

160

100

2264

100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周数

通识通修平台

8

5.0

180

/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8.5

5.3

184

/

专业模块

5

3.1

160

/

专业考察、田野调查、学年论文

2

1.3

/

19

专业技能训练

1

0.6

/

/

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类

7

4.4

/

17

毕业论文

6

3.8

/

24

素质拓展计划

9

5.6

/

/

   

46.5

29.1

524

60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1

2

3

4

5

6

7

8

考试课程(门)

5

5

5

5

4

/

/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周学时

25

23

24

28

25

/

8

/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1

2

3

4

5

6

7

8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303B0025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2

16


C


2








303B0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S



3







303B0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64

16


S





4





303B0023

周恩来精神概论

1

16

16



C

1








在线课程

303B0021

形势与政策

2

64*

32*

32*


C

*

*

*

*

*

*

*

*


302B6086

大学英语(1)

3

48

32

16


S

2+1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302B6087

大学英语(2)

3

48

32

16


S


2+1







302B6088

大学英语(3)

2

32

32



S



2






302B6089

大学英语(4)

2

32

32



S




2





321BP1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2+16*

16

16+16*


S


2







实践中16*由学生通过慕课自修

323B9100

大学体育(1)

1

32

32

4*


C

2









323B9200

大学体育(2)

1

32

32

4*


C


2








323B9300

大学体育(3)

1

32

32

4*


C



2







323B9400

大学体育(4)

1

32

32

4*


C




2






249B0001

大学生创业基础

1

16*

8*

8*


C



*







249B0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6*

8*

8*


C






*




220B0020

劳动教育

1

32

32



C



1







215B0011

心理健康教育

2

36*

32*

4*


C

*








16授课+16网络+4体验活动

215B0002

军事理论

2

32*

16*

16*


C

*









应修小计

37

544

464

80



6

9

8

4

4





通识

指定

选修

317B0001

自然科学概论

2

32

32



C

2









304B5001

中外思想史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4

64

64




2

2








通识

任意

选修


科学素养类

2

32

32



C


*

*

*

*

*



2-6学期每类各选2学分


艺术审美类

2

32

32



C


*

*

*

*

*




创新创业类

2

32

32



C


*

*

*

*

*



应修小计

6

96

96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1

2

3

4

5

6

7

8

学科

必修

304B1001

历史学专业导论

0.5

8

8



C

8








1周

227B0001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

16

16



C


16







2周

304B1002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4

80

48

32


S

5









304B1003

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

2.5

48

32

16


S




3






304B1063

考古学通论(上)

3

64

48

16


S

4









304B1064

考古学通论(下)

3

64

48

16


S


4








304B1065

文物学与文物保护概论

2

32

16

16


S





2





304B1066

博物馆学概论

3

48

32

16


S




3






304B1067

考古学史

2

32

16

16


C




2






304B1068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2

32

16

16


S



2







304B1055

专业英语

2

48

16

32


C





3





304B1006

中国历史地理

2

32

24

8


C





2





应修小计

27

504





10

5

2

8

7





学科

选修

304B1069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

2

32

32



C



2






选修6门,计12学分

304B1070

中国科技史

2

32

32



C



2






304B1071

中国古代建筑*

2

32

32



C




2





304B1072

中国古代陶瓷*

2

32

32



C





2




304B1073

中国古代钱币*

2

32

32



C







2


304B1074

中国古代书画*

2

32

32



C







2


304B1075

文物保护政策法规*

2

32

32



C



2






304B1076

中外博物馆史

2

32

32



C




2





304B1077

博物馆陈列展览与藏品管理*

2

32

32



C




2





304B1078

博物馆经营管理与信息化

2

32

32



C





2




304B1079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

2

32

32



C





2




304B1080

文化人类学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12

192

192






2

4

2


4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1

2

3

4

5

6

7

8

专业

必修

304B1020

中国古代史(1)

3.5

64

48

16


S

4









304B1021

中国古代史(2)

3.5

64

48

16


S


4








304B1022

世界古代史(1)

2.5

48

32

16


S

3









304B1023

世界古代史(2)

2.5

48

32

16


S


3








304B1081

中国近代史

4.5

80

64

16


S



5







304B1082

世界近代史

4.5

80

64

16


S



5







304B1050

中国现代史

4.5

80

64

16


S




5






304B1051

世界现代史

4.5

80

64

16


S




5






304B1052

中国当代史

4.5

80

64

16


S





5





304B1053

世界当代史

4.5

80

64

16


S





5





应修小计

39

704

544

160



7

7

10

10

10





专业

选修

304B1083

民族学概论

2

32

32



C



2






任选510学分

304B1084

田野考古学

2

32

32



C



2






304B1085

考古文博技术*

2

32

32



C



2






304B1086

汉唐宋元明考古*

2

32

32



C




2





304B1087

江苏考古专题*

2

32

32



C







2


304B1088

江苏地方史专题

2

32

32



C




2





304B1089

中外物质文化交流专题

2

32

32



C





2




304B1090

运河历史与考古专题*

2

32

32



C







2


304B1091

江苏地方博物馆专题

2

32

32



C




2





304B1092

博物馆文创与推广*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10

160

160






2

2

2


4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周数)

形式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备注

集中

分散

1

2

3

4

5

6

7

8

必修

304B1093

学科技能训练

0.5

16


C




*






304B1094

文物市场调查

0.5

1周


C





*





304B1095

专业见习

1

1周


C



*

*






304B1096

专业实习

6

16周


C






*




227B0010

学年论文

1

16周


C





*





227B0020

毕业论文

6

24周


C







*

*


304B1046

田野调查

0.5

1周

C




*






304B1047

专业考察

0.5

2周

C





*





应修小计

16














(五)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时)

形式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数分配

备注

集中

分散

1

2

3

4

5

6

7

8

必修

215B0004

军事技能

2

2

Ö


C

2









220B0021

社会实践与劳动

1.5



Ö

C

*

*

*

*

*

*

*



220B0012

社团活动

0.5



Ö

C

*

*

*

*

*

*

*



227B0002

文化素质讲座

0.5

15次

Ö

Ö

C

*

*

*

*

*

*

*



227B0004

基础必读书

0.5



Ö

C

*

*

*

*

*

*




227B0003

创新创业实践

4



Ö

C


*

*

*

*

*

*

*


应修小计

9

















七、其他有关说明

1.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和技能竞赛、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试行)(淮师办(2018)47号文)。

2.为加历史学专业价值观教育,学生需要阅读指定的历史学专业基础必读书,并撰写读书报告;社会实践活动中至少开展1次家乡所在地区的历史遗址遗迹的调查,至少在考古及文博机构从事1次志愿者活动以及在校园和社会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3.基础必读书须选读周恩来思想、生平和精神风范等相关书目;社会实践活动中须有劳动和社会服务内容。

4.考核类型中C为考查,S为考试。

5.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一年级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者可进入大学英语进阶课程学习,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文科、艺体学生进校通过学校计算机考试者,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1级课程,可自愿选择修读计算机office课程,通过课程考试所获学分可冲抵通识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6.各学期实践周课程据专业所制定具体实践方案执行实践环节详见附表1。

7.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体系关系参见附表3、附表4。

8.在通识通修平台中,学时后加“*”标注的,不计入总学时。

9.校合作培养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具体安排见附表2。






修订人:朱继光

审核人:梁忠翠

2023730


附表1:劳动与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劳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设学期

备注

1

2

3

4

5

6

7

8

学科技能训练

史学论文写作

0.5





*





学院组织训练并考核。

田野考古发掘




*

*

*

*



考古绘图





*


*



考古摄影




*

*

*

*



文物修复





*


*



学科专业实践

文物市场调查

0.5

1





*




学院组织安排,为期1周。

田野调查

0.5

1




*





学院安排,为期1周。

专业考察

0.5

2





*




学院安排,为期2周。

专业见习

1

1



*

*





学院安排,为期1周。

专业实习

6

16






*



6学期实习16周。教务处、学院组织安排。

社会实践与劳动(含劳动周)

1.5


*

*

*

*

*

*

*


1-4年级的寒假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调查内容自拟,开学交调查报告,共4份,获1学分;第2、4、6、7学期参加学院或学校安排的劳动活动各1周,主要包括校园卫生清洁、食堂帮厨、实验室整理清扫、勤工俭学及其他公益劳动,获0.5学分。

合计

10.5
















附表2:合作培养计划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开设学期

合作方式

文物学与文物保护概论

理论课

授课

博物馆学概论

理论课

授课

考古学史

理论课

授课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理论课

授课

学科技能训练

实践课

参与指导

文物市场调查

实践课

指导

专业见习

实践课

三、四

指导

专业实习

实践课

指导

毕业论文

实践课

七、八

独立/联合指导


附表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1.政治素养




2.学科素养




3.综合能力



4.发展创新




5.沟通合作





附表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与活动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H

H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H

H








M

M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M









H



周恩来精神概论

H


H









M



大学英语






M


H






H

计算机应用基础






M


H






H

大学体育









H






形势与政策

H









M




M

大学生创业基础


M

M




M



H


H

H

H

大学生就业指导



M




M



H



H

H

劳动教育

M


L




M






M

M

心理健康教育

M


M




M


H





H

军事理论

M














自然科学概论









H


M




中外思想史

M


M






H


H

H



历史学专业导论




M

M





M

M

M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H



M


H

H

H


M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H

M

H



M






史学概论(含中外史学史)




H

M

M



M






考古学通


M


H

M

H

H


M






文物学与文物保护概论


H


H

M

H

H


M






博物馆学概论


M


H

M

H

H


M






考古学史


M


M

H

H

H


M

M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M



H

H

H


M


M

H



专业英语






M


H


M




M

中国历史地理




H

M

H



M






文物保护政策法规


H

M

M

M


H








博物馆陈列展览与藏品管理




M

M


M

H




M



考古文博技术




M

M


M

H

M



H



博物馆文创与推广




M

M


M

H




H


H

中国古代史




H

M


M


M






世界古代史




H

M


M


M






中国近代史

H



H

M




M






世界近代史

M



H

M




M






中国现代史

H



H

M




M






世界现代史

M



H

M




M






中国当代史

H



H

M




M






世界当代史

M



H

M




M






学科技能训练





H



H

M



H


M

专业见习


M

H



M

H

M


H

M

M

H

H

专业实习


H

M


M

M

H

H


H

M

M

H

H

学年论文





H

H


H

M

M

H

H



毕业论文





H

H


H

M

M

H

H



田野调查



L


M

M

M

M

M

M


M

H

H

专业考察



L


M

M

M

M

M

M


M

H

H

军事技能

M








M




M

M

社会实践与劳动

M


M




H

H

M


M

M

H

H

社团活动

M


M





M

M




H

H

文化素质讲座

M


M


M

M




H

M

M



创新创业实践

M

M

M


H


M

H


M


M

H

H

基础必读书

M

H

H

H

M

M

M

M

M

H

H

H



注: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中“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等支撑、“L”表示较低支撑。






5   基础必读书目

1.品味元典(3选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2.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

4.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顾颉刚:《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3.金冲及等:《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4.[英]麦克法考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1-2卷),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15.[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16.[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8.[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版;

1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年版;

20.[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22.[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23.[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1-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版;

2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布莱克、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7.单霁翔:《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

28.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9.[英]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2009年

30.栾丰实等:《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8年


编辑:李丛   审核人:梁忠翠


地 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